Refeeding Syndrome | 再餵食症後群 (難度: ★★★★)

之前2篇跟大家講解了喵喵的脂肪肝和放置餵食喉的必要性,那麼是不是放置了餵食喉後便一勞永逸了?不幸地,這時候獸醫團隊還有更大的挑戰,而此時,跟主人的溝通也會變得艱難起來。

 

沒完沒了的驗血

放置了餵食喉並開始餵食後,醫生會要求為病人進行一系列的驗血,主要原因是我們擔心病人會出現「再餵食症後群」 (以下稱之為Refeeding Syndrome)。這也是很多主人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說開始餵食便會好嗎?怎麼還要日驗夜驗?喵喵仲好似差過之前!」

在長時間的飢餓和營養不良之後,當我們重新引入食物時,病人的身體可能因為適應不了而出現代謝紊亂(Metabolic derangement),這就是所謂的Refeeding Syndrome。 基本上,身體在飢餓期間會使用蛋白和脂肪作為能量,而本來鈉(Sodium)﹑鉀(Potassium)﹑磷(Phosphorous)和鎂(Magnesium) 的存貨也會被耗盡。而身體最重要的結構蛋白(Structural proteins) 則會由細胞內被轉移到細胞外以維持血清裡的蛋白水平。說得簡單一點,當病人厭食的時候,身體入面可用的就會被消耗,其餘的元素也會來個大兜亂,盡量維持住病人不死。

當我們重新引入食物時,身體會使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來代替消耗脂肪的儲備,然而,長期飢餓的身體此刻並沒有具備接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身體此時便會釋放出胰島素(Insulin) 嘗試處理碳水化合物,但此舉也會令到鈉﹑鉀﹑磷和鎂一併從血液中被抽回到細胞內,這會導致電解質的嚴重失衡 (Electrolyte imbalance) 。低鉀血症 (Hypokalaemia)﹑低磷血症(Hypophosphatemia) 等簡單的可以造成肌肉無力,嚴重的可導致血管內溶血(Intravascular haemolysis)﹑癲癇 (Seizures)﹑昏迷 (Coma)﹑心臟功能障礙 (Cardiac dysfunction)等等。

Refeeding Syndrome 是一種可以危及性命的情況,必須要避免。看到這裡,開始明白為甚麼要進行一系列的驗血了嗎?在開始進行餵養期間,我們會至少24小時檢查一次血清電解質的水平和磷質,以監測任何電解質的失衡; 嚴重的話可能需要更頻密的化驗。如果有任何問題出現,我們會透過靜脈鹽水輸液 (IV fluid therapy) 迅速糾正失衡。而這種模式的驗血可能會持續至各種元素均回復到正常為止。而餵食的份量也需進行仔細的調教以避免Refeeding Syndrome。Refeeding Syndrome 的風險及處理方法建議在放置餵食喉的時候便要跟主人解釋清楚,以免主人誤會放了餵食喉後便一了百了。

餵食計劃 Feeding Plan

為了避免出現Refeeding Syndrome,當放置好餵食喉後,醫生都會定制出一個精密的feeding plan ,視乎病人厭食的天數、喪失的體重及體脂再作出計算。即使病人已經有好幾天沒有進食,在重新餵食的第一天我們都不能餵飼太多,多數是靜息能量需求(RER- Resting Energy Requirement) 的25%或者33%,一開始時我們會餵飼得較為頻密但份量較少,然後再觀察餵食會否為病人帶來不適,例如電解質失衡﹑嘔吐﹑反流(Regurgitation),等等。

如是者,我們會用3-4天的時間慢慢增加餵食的份量及調節餵食的頻率,希望直到第4天可以餵飼100%的RER。如果在增加餵食的時候發生Refeeding Syndrome,我們會減少餵食量或者停止増加餵食量,嚴重的話甚至乎會停止餵食,並且將Feeding target 拉長至5-7天而非3-4天。餵食的食物本來應根據病人的疾病來決定,而現在則需轉為脂肪合量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鉀﹑磷和鎂含量適中的食物,以免再出現Refeeding Syndrome。

 

後記

感謝大家一連閱讀了有關喵喵脂肪肝﹑餵食喉及Refeeding Syndrome 的文章。這一篇是有點複雜,尤其對不在24h工作的朋友來說也許會比較陌生,但希望大家也可以有多一點這個方面的認識,對於處理起不想吃飯的病人時更加得心應手,也可以和主人作更好的交流,一起改善病人的健康☺️。

Previous
Previous

預防保健產品 Supplementary Medicine (難度: ★)

Next
Next

Feeding Tube | 餵食喉 (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