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內窺鏡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難度: ★★★)

內窺鏡檢查允許獸醫直接觀察器官或結構的內部。腸胃道內窺鏡檢查(GI endoscopy)是日常常見的程序,能夠將胃腸道內的不同區域視覺化,並在必要時進行取樣。內窺鏡屬於貴重且容易損壞的醫療設備,因此獸醫護士在準備、執行、清理、處理和維護內窺鏡程序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另外,了解不同程序的可能性、病人準備要求也非常重要。

不同類型的胃腸內窺鏡檢查

內窺鏡檢查通常針對有胃道症狀(包括嘔吐和腹瀉)的患者進行,可以讓獸醫對胃腸黏膜(Mucosa)進行粗略檢查,觀察是否有潰瘍、病變或炎症等異常情況。在觀察黏膜的同時,也可以收集活檢(Biopsy)樣本進行診斷。內窺鏡檢查還可以用於某些類型的食道及胃異物(Foreign Body)移除。

胃腸內窺鏡檢查通常可分為三種,這些程序的選擇取決於區域:

  • 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Upper GI Endoscopy):包括食道(Esophagus)、胃(Stomach)和十二指腸(Duodenum)

  • 下消化道內窺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Colonscopy): 包括降結腸(Descending Colon)、橫結腸(Transverse Colon)和升結腸(Ascending Colon),以及回腸(Ileum)

  • 上下消化道內窺鏡檢查 : 包括上述所有結構,但需分開進行

由於胃腸內窺鏡檢查的一個限制是內窺鏡無法到達空腸(Jejunum)。如果懷疑的區域涉及空腸,則可能需要進行剖腹檢查(Ex-lap- Exploratory Laparotomy )和活檢。

認識內窺鏡

胃腸內窺鏡檢查會使用柔性內窺鏡(Flexible Endoscopes)。常見的柔性內窺鏡有兩種類型:

1. 光纖內窺鏡 Fibreoptic Scopes

光纖內窺鏡使用光纖束將圖像傳輸到光學鏡頭,然後可以將攝像機連接到目鏡(Eyepieces),再將圖像顯示在顯示器上。這些內窺鏡一般價格較便宜,但圖像質量較差,並且內窺鏡中的光纖會有損壞的風險,在圖像上形成黑點。如果診所正在使用光纖內窺鏡,在接觸、運送、使用、處理時必須 Handle With Care,任何碰撞、扭曲、跌落都可能會損壞內窺鏡。

2. 影象內窺鏡 Videoscopes

影象內窺鏡在內窺鏡的前端(插入的一端)配有影象晶片,會將圖像傳輸到影象處理器,然後顯示於顯示器上。影象內窺鏡通常較貴,但能產生更好的圖像質量和辨析率。

所有柔性內窺鏡的結構相似,包括控制手柄(Handpiece)、插入管(Insertion Tube)、儀器通道(Instrument Channel)及臍帶(Umbilical Cord)。

控制手柄 Handpiece

控制手柄設計通常為左握,包含吸引(Suction)、充氣(Insufflation)和灌溉(Irrigation)按鈕,以及方向控制,允許獸醫控制內窺鏡。

插入管 Insertion Tube

插入管是插入患者身體的長柔性部分,內含儀器通道(如鉗、籃、環等)。插入管非常脆弱,必須小心處理,以確保不受損壞(例如被患者的牙壓碎或夾住)。移動內窺鏡時,控制者必須握住插入管,以防止意外撞到。存放時,內窺鏡必須懸掛於專用的櫃中,插入管需垂直懸掛。如果長期放在箱子裡,插入管可能會產生長期性捲曲而損耗/損壞。

臍帶 Umbilical Cord

內窺鏡需要一個光源,所以臍帶是用於傳輸光線和充氣。如果使用影象內窺鏡(Videoscope),這通常包含在氣泵和處理器中;使用光纖內窺鏡(Fibreoptic Scope)時,光源通常是獨立的單位,要另外接上。

修理與維護 Repair and Maintenance

由於內窺鏡是非常昂貴的設備,因此正確的設置、清潔和維護非常重要,確保其不受損壞。內窺鏡的修理費很高而且很需時,甚至有些損壞是無法修復的,可能需要完全更換。

在使用之前和清潔內窺鏡之前,必須對內窺鏡進行防漏測試(Leak Test),以確保其是防水狀態。任何液體洩漏進入內窺鏡的內部都會造成嚴重損壞。及早檢測到漏水時,修理內窺鏡的費用通常比修復由於長期未檢測到的洩漏所造成的持久性損壞要平。

相關設備 

如果進行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即內窺鏡由口腔進入),整個過程中必須使用撐口器(Mouth Gag),以防止患者在麻醉變淺時咬壞內窺鏡。對於喵喵,撐口器可能會造成腦部和視網膜缺血及失明的風險,因此不能使用,可以使用切割的針筒代替撐口器。

根據進行內窺鏡檢查的目的及發現,期間可能需要各種內窺鏡儀器,包括活檢鉗(Biopsy Forcep)、異物鉗(FB Retrieval Forcep)、抽吸針(Aspiration Needle)和細胞刷(Cytology Brush)。有些儀器為即用即棄,亦有些可重複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設備必須在每位患者之間進行清潔和正確消毒。在使用之前,所有儀器都必須測試以確保其正常運作(例如鉗口是否可以正常開合),以避免延長程序時間及順暢度。此外,獸醫護士應檢查每個內窺鏡所使用的儀器大小是否正確,獸醫在感受到阻力時絕對不應強行使用這些儀器,避免損害內窺鏡。

患者準備

充分及正確的患者準備是確保成功進行內窺鏡檢查的重要一環。準備不充分可能導致獸醫無法有效視覺化腸胃黏膜,並需要重新安排。這對於結腸鏡檢查(Colonscopy)更為重要。

內窺鏡檢查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因此禁食(Fasting)是必須的,根據所進行的程序,可能還需要額外的考量,每個患者及病情有所不同,詳情應向獸醫了解。由於結腸鏡(Colonscopy)檢查需要額外的準備,結腸中的糞便會遮擋視野,導致無法進行全面評估,患者通常需要更長時間的禁食,並在結腸鏡檢查前12至24小時內給予腸道清洗溶液。理想情況下,應在程序前4至6小時給予溫水灌腸,並重複進行,直到灌腸液清澈無糞便。

麻醉誘導(Induction)後,上消化道檢查的患者通常置於左側臥(Left Lateral),左側臥更容易讓內窺鏡進入幽門(Pylorus)。獸醫護士應在整個過程中監測麻醉,特別注意呼吸頻率和力度,以及二氧化碳(Capnography)監測。由於在內窺鏡檢查過程中胃部會膨脹,某些患者可能會感到不適或影響呼吸。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獸醫護士必須通知獸醫,將部分空氣從胃中抽出。

內窺鏡後患者護理

在大多數情況下,內窺鏡檢查是低入侵性程序,患者恢復應該是平穩的。然而,這非常取決於個別患者及其本身身體狀況。在程序結束時,獸醫必須將胃中的空氣完全排出,以減少胃擴張/扭轉(Gastric Dilatation and Volvulus)的風險,亦避免影響患者呼吸並確保患者舒適;同時,亦必須通過抽吸將食道中的液體排出,以減少誤吸(Aspiration)和反流(Regurgitation)的風險。獸醫護士應執行標準的麻醉後護理程序,包括主動保暖和生命體徵監測。

內窺鏡清潔及回復 Reprocessing

內窺鏡在使用後應立即清潔,以防止黏液或體液在插入管或儀器通道上乾掉,因為這有礙徹底清潔及可能腐蝕儀器。如果無法立即進行全面清潔,應至少擦拭外部管道並用水沖洗儀器通道。但在此之前,必須先進行防漏測試(Leak Test)。

內窺鏡絕對不適合蒸汽或熱消毒。清潔過程的第一步是使用內窺鏡專用的酶性清潔劑(Enzymatic Cleaner),這類型的清潔劑可以分解體液中的蛋白質。然後應使用高效消毒劑來消滅各種細菌、病毒和真菌,但必須與內窺鏡製造商/供應商確認,以確保使用合適的清潔劑和消毒劑。另外,每種產品的稀釋比例和接觸時間必須準確,以避免消毒不足或損壞內窺鏡。

某些內窺鏡的插入管和手柄是可以完全浸入水中——這點會由手柄周圍的藍色環表示。然而,由於損壞的風險,這也必須與製造商/供應商確認。連接到處理器的臍帶末端必須避免接觸液體,因此必須小心保護,防止接觸水和清潔液。

Next
Next

點測血糖和連續血糖監測比對Spot Blood Glucose Versus Continuous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難度: ★★★)